beat365官方网站艺术设计(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0—2021年度建设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艺术设计学科源于 1994 年设立的beat365官方网站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迄今已近30年的历史。艺术设计领域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方向,2018年开始招收学生,已有两届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118人。学位点生源质量良好,报考人数逐年上升。
2020—2021年度,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权点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按照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发展方向继续开展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020—2021年,学院招聘及调入3名优秀专业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外聘了6名优秀的行业一线设计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作为兼职硕导,有导师22人;与云南省美术馆、呈贡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紫莲景观等等单位和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培养协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艺术学科硕士导师遴选认定办法,加强导师培训、培养过程各环节管理,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围绕着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和配置课程,一方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导师遴选制度,以导师负责制为核心,强化导师团队对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充分挖掘校内外导师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做好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艺术设计领域目前已毕业研究生46人,授予硕士学位46人,成果丰硕,学生发表论文100余篇,参赛获奖30余项,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17级签订就业协议8人,自主创业0人,灵活就业10人,继续深造1人,初次就业率81.8%;2018级签订就业协议10人,自主创业1人,灵活就业11人,继续深造0人,初次就业率100%,就业率持续上升,学位获得者职业发展情况良好,基本都从事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且大都已成为业务骨干。经过十余年发展,学位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艺术人才,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二、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学位授权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又充分体现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断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本学位点课程实施遵循“区域艺术、应用艺术、数字艺术”宏观理念,关注前沿热点,促成学科交叉。开设《前沿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论》《东方纹样研究与实践》《云南传统陶瓷工艺研究与实践》《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等特色专业实践课程,形成地方教学资源品牌,激活创新创业潜力,另外还有《数字图像与插画设计专题》《视觉传达综合设计》等系列优质思政示范课。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获得多项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20年艺术设计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42人,2021年招收45人;2020年毕业授予学位24人,2021年22人;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在学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和研究生院指导下,学位点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保障体系,确保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各个环节工作有序开展。招生工作方面,每年制定严格的命题、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免生招收力度,确保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培养过程中,严格学生的课程、开题答辩、中期考核、预答辩、论文评审、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层层把关,从严要求,确保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配备了专职的研究生管理人员,另外在每个学位点还配备了兼职教师负责研究生管理工作。学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beat365官方网站紫陶传承基地(2018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培训基地(2017年)、民族学田野调查暑期学校(2009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云南中心(2020年)、光环境虚拟仿真实验室(2021)、数字影视特效场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室(2019年)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8年)实施单位,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学院成立有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建立健全学院师德师风的有关规章制度,将师德师风与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绩效挂钩,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全院教职工大会、各系会议等,加强对全院教职工师德师风的教育。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深入学习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发放学习材料,开展系列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并形成制度化,教育全院教职工严守师德师风纪律和要求,做“四有好老师”;教师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教育,要求党员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人才引进、招聘、调动中,严格落实《beat365官方网站关于加强对拟引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估工作的通知》,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
艺术设计领域遴选的导师由高校教师和丰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线设计师组成,从师资队伍上体现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现有的22名导师中,有正高职教师6人,副高职教师6人,中职教师10人;有博士学位导师4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方向带头人杨晓翔(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主要成员有李沁(云南省室内设计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9位导师;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带头人有于兰(《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成员有张星(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交流委员会主任)、吴白雨(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陶瓷委员会主任)、郑鼎(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9位导师。外聘导师有胡云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张汉东(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馆长);行业导师有蒋凌(DAS大森设计机构执行董事)、刘小兵(银石时代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尚航(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理事)等。选聘的导师,都是具有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行业专家。
四、科学研究
2021年出版的专著有:于兰《百年巨变》(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庞杰《云南傣族织锦工艺的数字化承传路径研究》(云南美术出版社,2021年)、吴白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中的艺术、设计与非遗》(beat365官方网站出版社,2021年)。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杨晓翔《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环境建设对策研究》、吴白雨《美食美器:云南建水陶汽锅的设计研究》、郑鼎《数字光影艺术设计在视觉传达表现中的应用研究》《新时代连环画艺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段雪敬 《浅析独龙族妇女纹面的视觉审美 》等15篇期刊论文。
2020—2021年获批的各类课题6项,主要有陈春轩《云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文化资源嵌入与乡村治理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立项课题,2020年);李沁《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滇越铁路虚拟旅游设计实践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0年);庞杰 《智媒时代云南廉政平面公益广告推广应用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年);2021年庞杰、熊鹰、高波分别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2020—2021年,艺术学各学位点共获得纵向科研经费64.9万元,横向科研经费28万元。
五、服务社会
1.本学位点利用学术和实践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2019年以来吴白雨教授承担中国非遗研培计划项目面向全省开展陶艺传承人培训,连续为彝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各族非遗传承人开展培训,在玉溪、 建水、华宁、永胜、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易门设立“云大非遗工作站”。杨晓翔教授的设计研究团队先后为“猫哆哩集团”服务,先后设计完成了其公司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及室内环境设计、新厂区规划,完成了位于新平哀牢山干热河谷地区的酸角果树种植基地的规划设计以及猫哆哩庄园的环境规划及建筑规划设计。目前正在执行“猫哆哩集团”资助的《干热河谷景观生态与环境设计》横向研究项目。从2018年开始, 2018、2019级研究生就开始以凤羽古镇为设计研究对象,对其环境开展保护、创新与发展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大理凤翔文庙保护与衍生设计研究”“大理凤翔村景观环境设计研究”“凤羽镇凤翔村垃圾厂区规划设计”“大理凤羽古镇凤翔街景观设计研究”“洱源县凤羽古镇夜景照明设计研究”等课题。2020级学生开始介入临沧市博尚镇碗窑村的非遗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把教学、实践、研究与助推地方发展相结合,既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又服务于地方村镇建设。
2.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始终牢固聚焦行业人才需求,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实践能力。2020-2021以来服务大理凤羽古镇和临沧市博尚镇碗窑村的非遗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案例,以及为玉溪“青花瓷”、建水“紫陶”产品的创新及农产品的推广与品牌塑造等活动成果,反映了学位点通过孵化-培育-建设三个过程,逐步构建起能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基地的可行性。这种将设计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运用设计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将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融合为一体,探索教学、研究与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是本学位点未来努力的方向。以此为特色,聚焦行业人才需求,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聚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中外艺术交流。依托东南亚南亚大学联盟,建成beat365官方网站“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展厅”。以文化传承、美育交流、暑期艺术课程等多种形式和缅甸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孟加拉国南北大学、达卡大学,菲律宾大学等开展项目合作。面向国际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中国书法、中国陶瓷等系列课程,组建“beat365官方网站留学生陶艺社”,以课程教学、创作实践、交流研讨、采风实习等形式,培养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
六、不足与短板
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缺乏高层次学科平台支撑,优势凸显不足。
1. 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不足。区域多民族艺术资源利用不充分,需更紧密地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发展“三个定位”,加强区域民族艺术设计研究,依托综合大学优势,以优势学科为支撑,整合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平台规划。
2. 师资队伍结构需进一步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较困难,现有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不合理,需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重视培养学科领军人物,提升现有教师职称和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加行业导师比例,为本学位点的团队建设、平台支撑以及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力量。
3.成果整合与理论创新不足。
本领域招生后一直受疫情影响,很多工作不能展开。理论研究较薄弱,研究性的成果较少。如何在疫情防控状态下,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建设一流学科平台,打造本、硕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发挥线下、线上教学优势,是下一步思路和措施。